作者:林伯涵
這場盛會主題是談教育,並從終身學習、體制外學習、自我閱讀學習、體制內改革、童書教育,五個角度出發,談論現今台灣社會對教育的目的、以及價值觀等問題。碰巧在這個時間點又逢課綱微調的爭議,而今晚借由這場盛會,也使我更加瞭解為何而學習及教育之目的,進而反思目前政府對於教育政策的荒誕謬行。
這場盛會主題是談教育,並從終身學習、體制外學習、自我閱讀學習、體制內改革、童書教育,五個角度出發,談論現今台灣社會對教育的目的、以及價值觀等問題。碰巧在這個時間點又逢課綱微調的爭議,而今晚借由這場盛會,也使我更加瞭解為何而學習及教育之目的,進而反思目前政府對於教育政策的荒誕謬行。
開場前的小驚喜
你永遠想不到早到會場能有什麼意外的好處!當天現場我們報到完就定位之後,我發現郝廣才老師早已到達現場,很巧郝老師的友人就在我座的後方,所以郝老師還一度過來聊天呢!另外,在我左後方原來還空著的座位,後來入座的竟然是張輝城老師與他的家人!此時離節目開始還有一段時間,因此我便拿出預先準備的郝老師《今天》與張老師《學思達》兩本書,於是當晚我也就獲得兩位老師的親筆簽名了!
不老夢想-仙角百老匯
大家還記得《不老騎士》這部紀錄片嗎?看完這部紀錄片讓我非常感動,片中 70-80 歲的阿公阿嬤,各自都帶著自己的故事踏上這趟機車環島之旅,除了圓夢之外,這部紀錄片的另一個目的是要告訴大家,其實老人並不是一般人想像,就只是在安養院窩在一起,整天無所事事。其實人只是外表老了,只要心不老,依舊可以完成許多夢想。而現在弘道基金會又要帶這群阿公阿嬤搞一場大的活動!他們要在小巨蛋跳舞,演百老匯-仙角百"老"匯應此而來!(仙角是臺語,老智者的意思。)這讓很多阿公阿嬤開心不已,為此樂於練習!而當你期待並很想努力想完成的一件事情的時候,你還會記得你老了嗎!
而終身學習就是最好的老年照護,也在此完全呈現!今晚阿公阿嬤們在台上秀了一段舞蹈,每位都超認真,充滿笑容,你看的都會感動。在《不老騎士》片中一句:當你80歲時,你還有多少追夢的勇氣!他們以自己的故事來告訴我們,當然年輕的我們也可以,只要你願意學習,夢想不會只是想!
延伸閱讀:
學校應該讓年輕人感覺真的活著-余浩瑋
在現今的教學體制裡,大家願意給自己多少機會真正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或甚至花更多的心思去關注受到高關注的學生(或稱問題學生)?年輕人大家都想做自己,而確實生命的本質本來就各不相同,那為何教育的內容卻期待大家都相同?余老師他說:迷途的少年就像風箏,需要的是牽引!但唯有先改變價值觀,才能打破現今教育的本質。余老師點出了現今教育的問題,齊頭式的教學運行至今看來並不是公平教育,反而是一種壓力,甚至是壓抑。在這樣的教育下,學生失去思考能力,不願意自我學習。而當下的社會與論卻又嘲笑年輕人不會思考判斷,但事實上,社會是害怕年輕人會思考判斷,害怕學生會獨立思考,害怕學生說出精闢的論述,害怕學生帶領社會產生新的思維,但這些能力的培養才是教育的本質不是嗎?
今晚余老師與他舞團學生的演講完,我一直想起以前看的一部卡通,叫《麻辣教師G.T.O.》。卡通的主角老師與余老師一樣,混身充滿故事,因此遇到的搞怪學生各個都難不倒他。過去求學中輟的余老師,因為自身經歷過許多年輕時的荒唐,所以回頭來他了解這些表現出非體制內期待的學生他們內心的壓抑,甚至他們的想法。余老師透過舞團,讓這些學生共同將設定的演出目標完成,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信,讓每位學生樂於分享,勇於助人,有自己的夢想,並讓夢想帶來能量。
讓孩子的閱讀從感受開始-黃國珍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孩子未來是否仍願意自學的關鍵!而閱讀應該由感受開始,也就是讓孩子先感受故事的內容,透過提問和刺激思考,而不是一開始就只求知識的吸收。回想一下求學的過程,曾幾何時起,許多的問題早就沒有標準答案!許多答案的對或錯,僅是理解層次上的差別罷了!那何不將重點放在訓練觀察力及培養思辨的能力?一個問題,大家看法的不同本是正常,透過討論的方式,了解為何產生差異,這是認識自己的方法,這樣才是真正的學習,而非強制追求同一答案。
黃老師舉兩個孩子在討論到底是魯夫厲害還是鳴人厲害!?當家長或師長聽到這種對話時,若能看注意到孩子以什麼能力再做比較,適時的引導做統整,這樣孩子20年後,在總統大選的時候,有沒有可能用比較理性的方式來做分析與選擇。這也告訴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無時無刻在發生,你可以選擇忽視不見,但教育不會因此而停止不前。
透過學思達還給學生正常的生活作息-張輝誠
臺灣教育的核心問題在於填鴨殘害和評量僵化,而這方便了老師濃縮課程、加速教學,但卻害了學生不會思考、不願主動學習、生活作息大亂。這絕對說中每個人在國高中求學的慘痛過程,既然大家都是曾是受害者,那為何曾經的受害者在為人師之後仍進一步成為加害者!張老師為臺灣現今的國高中教育方式設計了一個新的教學方式-學思達。透過這套教學方式誘發學生自我學習,引導思考,小組討論,練習表達,最後歸納統整,而最終學習問題直接在教室解決,還給學生正常的作息生活。希望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而這才是教室的的第一現場,而非過去一堂課從頭到尾看老師一個人在台上口沫橫飛。
你印象中的國文老師上課方式你還記得嗎?睡覺課!做自己的事!默寫!背課文!但在《學思達》書內方新舟先生是這麼描述教國文的張老師:張老師是「翻轉教育工作坊」能夠成功的救兵。國文課不再無趣,文學也能引發學生的自我學習意願,誘發好奇心,刺激思考。這裡也不能不提爽文國中的王政忠老師為國中生設計的翻轉教學方式,同樣讓無趣的國文課變有趣,讓全班一起參與討論,不再是填鴨,不再要求菁英教育,最重要的事讓學生都能找回自信。王老師告訴我們每天維持0.1的改變,看似沒什麼,但當(1+0.1)x(1+0.1)x…總有一天會大於2,而那天就是我們努力為自己改變的成果。
延伸閱讀:
翅膀的大小決定孩子的高低-郝廣才
老師(家長)在教育應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教練,教練主要在引導,故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想像力和影響力,那會限制孩子的能力。郝老師說:打棒球的人都知道,寫字用左手的人,教練不會叫你去守三壘!穩死!同樣的,叫金魚去爬樹和叫兔子去游泳,那也都是穩死的!所以大人要做的事就是讓孩子的翅膀變大,也就是協助孩子找尋屬於他們的天賦。大人要用什麼方式引導-說故事!強迫自己的話有故事,而不是講硬梆梆的道理,這表示說話要有意義,有結構,必須讓孩子願意聆聽,並從中思考,培養孩子的翅膀,讓他們茁壯。
科學的教育,更應該是用故事來教學!事實上,科學的演進的確如此,是透過一步一步的實驗探索,才有現今的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結果。這讓我想起葉丙成老師曾說過,現在我們看到一個完美的數學方程式,它並不是從無到有就理所當然長這樣,它是經過許多數學家花很多精神和時間去為它修飾,才有現今我們看到它的完美。但在現今的教育下,它就是只是個方程式,它就是要拿來考試的方程式,但事實上是這樣嗎?再以我自己學工程數學為例子,學它應該是一項可以運用解決工程上實際問題的工具,但實際上,課堂老師的教學,就像一堂高等數學,讓我完全感受不到學它的目的在哪?逐漸的,我也沒有興趣花心思了解這門科目只求考試過關。若多一些故事引導,時事的連結,教學不會那麼僵化,學習不會那麼乏味,而我們會發現科學是如此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學習會是如此有趣。
過去嚴長壽先生透過寫書和演講,一直在呼籲社會不能再忽略現今台灣的教育問題,而事實上,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老師重視到這個問題,並借由體制內教育,或由體制外教學改革,希望能重新引發學生願意學習的動力。而已經走過這趟教育過程的大人們必須了解,教育應該是教導學生/孩子有能力面對未來的問題,所以大人也必須更積極學習,因為不論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甚至社會教育,這些問題不會因為你的忽視而停止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