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xTaipeiSalon: OPEN MIC 好點子開麥 – 會後心得

作者:林伯涵


每年 TEDxTaipei 的年會除了主辦單位邀請各行各業和產學術領域中最有熱情的專家來擔任講者,同時也會在會前舉辦 OPEN MIC 選拔,給你一個舞台,一支麥克風,分鐘的時間,只要你故事溫暖,點子創新,就有機會站上年會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很好奇這個選拔的過程,但其實是更想聽聽和我一樣的素人是怎麼分享自己的故事,並感動別人。而聽完 13 位講者每人精彩的 分鐘,真的每位都用生命說出好故事,都很厲害,既感動又勵志,同時也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為自己生活,增加自己的故事內容。其中有好幾位講者的故事,聽完讓我在會後產生許多想法,經過這幾天的消化整理後,以下與大家分享:


醜蔬果大翻身-陳彥利



陳彥利:「為什麼人們可以接受彼此長相不一樣,可是選購蔬果卻要堅持長相要一樣!」這句話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在宜蘭頭城一家早餐店與老闆聊天時,講到我從台北過來的,他話鋒一轉就說:阿~都市人最傻了,蔬菜水果都要買漂漂亮亮的,最好每個都長一模一樣,那種農藥下最多了!這意思是說,因為灑農藥所以外貌好的蔬果都到多數的消費者手上了,但長得不好看的蔬果們,難道都留給鄉村消費者購買嗎?在屏東東港長大的我知道一定不是這樣子,就算傳統市場蔬果攤販也是盡可能端出最好看的蔬果來賣。問題來了,那些賣相差、被折斷、被蟲咬一口的蔬果,事實上它們的營養價值並沒有比較差,但都跑到哪裡去了!?

根據彥利他們團隊的調查,發現尚有餘力的農友還能夠將醜蔬果進行加工再次販售,但仍有部分農友不是賠錢賤賣,就是任其在農地腐爛(我自己看過的例子有西瓜和香瓜),所以仍有醜蔬果沒有得到好的利用。再來,這群年輕人實際與農民接觸,發現目前政府訂定的有機認證的標準及相關費用,實際上對從事有機栽種的農民是有一定的門檻存在。農民的這些問題一直存在,所以他們希望能讓醜蔬果也能夠有機會被購買,同時也希望支持對土地友善的農法、讓人體安全的農產品,雖少了官方認證機制,但能直接且即時幫助農友行銷。針對這個的理念,他們在今年在 Flying V募資成功,希望能而建立一個新的網路購買平台,能實際幫助醜蔬果的銷售,以及有機農民。

我一直想起《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裡堅持用有機栽種蘋果樹的主角-木村爺爺,木村爺爺他說:「長久以來我的蘋果樹都沒有結果,讓我領悟到我的身體是不會長出蘋果的,也不會生出稻米。這果園的主角不是我,是蘋果樹,我只是幫忙的角色罷了。」有別於大家過去對蘋果的栽種法,木村爺爺用最接近大自然的方式維護他的果園,他用眼睛當農藥,用雙手當肥料。雖然經歷有機栽種的艱辛開頭,但最後終於發現了大自然中植物生態的奧妙,讓他收成經過大自然淬煉而來的甜美蘋果,而且每棵蘋果樹,每顆蘋果都是獨一無二的。搭配當天聽完彥利的演講,真的!我們現在對土地的距離太遙遠了,甚至誇張一點,我們對食物的原貌已逐漸陌生,才會對蔬果產生規格化的迷失,所以才有醜蔬果這名字的產生


更生少年的心靈補手-張進益



張進益牧師上台一句:我今天能夠上臺,就是社會的包容。暗示了自己年少輕狂,曾入獄服刑,但張牧師洗心革面,自身投入少年之家服務,希望能以過去自身的例子為警惕,而給來自弱勢家庭的青少年更多的行為上的矯正與實質上的關懷,讓他們感受被愛的同時能夠更茁壯。聽完張牧師這場演講,說明自己的過去與現在的服務內容,我發現張牧師在陪伴青少年的過程,其實也在教導"施"與"受"的概念。

中途之家的經營為了要維持收支平衡,多少需要向社會募款以及政府的補助,這其實讓孩子知道他們沒有被放棄,社會仍在關注著他們,但事實過程沒有那麼簡單,張牧師說以前剛經營時真的是辛苦,曾經有一對夫妻,原本要捐款提供加菜金,後來發現他們這邊孩子的狀況之後,令他們止步,最後說:來都來了,不然捐 300 好了。孩子們應該經常看這種事情在上演,但捐款本就是心甘情願,若總能以正向思考,懷抱感謝,相信是可以學習感謝與知足。

張牧師也讓孩子學習樂器,成立"大改樂團"到全國監所巡演,透過演出重新建立孩子的信心。讓孩子知道能用自己的力量去鼓勵更多的受刑人,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有能力回饋社會。這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因為唯有自己先站起來,才有可能拉人一把,若你都不動,就永遠只會在原地自憫自憐


高牆裡的閱讀課-何蕙萍



張進益牧師提到,全國新生兒的出生率逐年在下降,但相反的,青少年的犯罪卻逐年在上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毒品的氾濫,這也是誠正中學學生裡占最多的罪名。位在新竹的誠正中學的校園被3米高的圍牆包圍,每天在這裡上學的學生不是坐校車,而是坐警車到來,而且手上都被上手銬!沒錯,這間學校的學生都是要受感化教育的孩子。蕙萍姐在這座高牆內帶領學生閱讀,希望透過愛的教育,實質的協助這群孩子成長,和感化學生,而事實上他也希望能夠透過他的故事,可以喚醒更多的老師,並讓他們知道,沒有不能教的孩子,只是這群孩子需要我們去影響他

記得今年初蕙萍姐就曾在楊斯棓醫師那場北市圖的演講中登場,如同當時拿出手銬時的視覺衝擊,這次在 OPEN MIC 選擇讓手銬直接亮相登場,全場提醒著觀眾,這群小孩的特殊背景。而同樣的感動來自於那 99 封同學給他的信件,每篇都是孩子的故事,更是對老師的信任。若孩子都願意打開心胸接納大人,相對的,大人們也應該要相信這群孩子能被改變的可能。


沙發客來上課-楊宗翰



旅人的貢獻,絕不只是消費。楊宗翰將住屋提供給沙發客,若沙發客願意,便邀請他們到偏鄉學校與學生互動,讓當地的學生,不用出國,就可以實際接觸到外國人。透過互動,學生一定會有超多問題想要問這些到訪的外國人,這時問題就來了,學生會發現自己無法親自用外語與外國人溝通!而楊宗翰的用意就在這裡,他並不期望這樣的互動後,學生在語言課的考試成績就會大幅進步,但至少讓孩子了解,想要跟外國人溝通,他就必須擁有外語能力才有辦法與對方溝通,也就是藉此先建立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目的

我認為楊宗翰先生的沙發客上課是一個很棒的點子,做外交的同時,又能實際在教育上對學生造成影響。但是我在現場聽完,卻因為講者的語調,讓我對這場演講所散發的熱情感覺些微不足,實在是好可惜。在周震宇老師的《聲入人心》書內提到一位學者做過的研究,稱為 7/38/55 定律,研究發現要達到 100% 的影響力,必須妥善管理 55% 的外表和 38% 的聲音,才可以讓 7% 的語言影響力漲到 100%。感謝楊宗翰先生的這場演講,這也提醒著我自己,要注意自己在對的場合必須使用對的聲音,才能讓內容產生影響力


自己的牛奶自己救-龔建嘉



在食安風暴之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其實更是高於政府對廠商的法律規範,但其實我們要的很簡單,就是吃的安心。乳牛生產牛奶,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為何市面上牛奶品項百百種,有些標明是鮮奶,但添加物竟然可以多到讓消費者總是一頭霧水。龔建嘉(阿嘉)是全台少數的大型動物獸醫師,為全國各地酪農場的牛隻做健檢,他發現其實多數酪農在生產牛乳的過程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是後端的商業品牌和加工的作業流程令人產生質疑,而導致社會大眾也對酪農缺乏信心。再加上,一直以來牛奶的計價方式並非市場決定,而是把持在少數人的手上,這對辛苦的酪農來說,他們所付出的成本並沒有被完整表現在報酬上。

阿嘉他說:既然酪農生產的機制沒有問題,那消費者何需購買市面上再加工的乳製品,然後我們卻還要為此擔心食安問題?而且這樣的消費模式又讓酪農得不到相對應的報酬!所以他提出的一個可讓製造消費者與生產者雙贏的方法:直接與酪農購買的構想,牛隻透過酪農的照顧,獸醫師的健康把關,符合規章的生產機制,希望建立透過網路平台,讓消費者可以線上訂購,直接宅配直送,而這個構想在Flying V 提案,並獲得超過 600% 的完成度,可見社會大眾有多大的期待。

最後阿嘉他說:每個產業都有自己存在的問題,而當你發現了,但不去解決的話,一樣的問題它就會一直存在。柯文哲醫師也常講: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若每個人都能為自己所發現的問題,做一些小小的改變,相信我們的社會會越來越好。


農村青年迴流推手-柯勇全



在行政院水利局上班的柯勇全先生,這幾年都在推行讓大學生到農村體驗的計畫,希望年輕的學生下鄉後,讓他們與當地居民的互動後,可以透過他們的創新想法和力量去協助農村發展的可能,無論是在改善環境,或是協助傳統工藝的行銷等。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與在地居民一起體驗自給自主的生活,同時讓學生試著去協助農村居民,最重要的是改變學生自己的視野,用不同的角度審視自己與未來
                                         
這場演講前主持人是這樣介紹的,他說:有一次開車去屏東東港,發現路上幾乎沒有看不到年輕人,都是老人與小孩!天阿!坐在台下就是來自東港的我心裡想:聽你在亂講,好歹我們東港有高中和高職,也有一所技術學院,是哪裡沒有年輕人!我不死心,再問去過東港的朋友,他也說:對阿!年輕人確實不多。該不會就是外地人對東港的印象吧!但冷靜想一下,其實這也不太訝異,東港是一個靠捕魚為主的小鎮,確實在漁船一趟出海成本飆升,但漁貨量銳減的情況下,在地青年是必要去鄰近都會區尋求工作;或者是像我這樣,繼續升學的話,非得離開這個家鄉。所以在東港確實多數的青少年人口是外移的,這是一個事實,而這也普遍存在全台許多鄉鎮的現象。若能拉近都市與鄉鎮間的差距,發展鄉鎮自己本身的在地特色,產生較多的工作機會,這是否有可能讓年輕人願意留在自己的家鄉。


當天與會我注意到的小地方


這場盛會有注意到幾個地方,提出來與大家分享:雖然是以聽故事的心情前來,但實際上,當天也是一競賽的舞臺,我在想一個問題,若題目相近時,這對講者來說,要如何突顯自己的故事影響力以及如何表達,這應該很重要!另外,當天的觀眾的座位,大部分都分布在同一平面,造成前後座位互相重疊,雖然舞臺有墊高,但若能將座位交錯一下,也許能讓觀眾看向舞臺的視野變更好。而一口氣要聽完 13 位講者,對我來說,6分鐘聽完一場演講的所產生的感動,必須馬上收回,準備在接受下一位講者,這讓我感覺到時間壓縮的緊迫,可是事實上,整場盛會結束時間比表訂結束時間早的,若能在中間有一個休息時間,相信可以緩和大家的情緒,讓大家有個緩衝,這樣應該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