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與建構台灣文化》原貌文化協會文化講座-會後心得

作者:林伯涵

最近一則新聞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了一句生意囝歹生』,結果會後一堆記者去問他剛剛那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則新聞出來應該讓許多老一輩猛搖頭吧!過去台灣的諺語或俚語總是會融入在地的生活習慣、人生經驗或是加入對生態環境的觀察,而精煉出一句能有生動比喻又能秒懂的話。但很可惜我們的教育制度一直在讓學生,以大量填鴨的方式應付考試,卻往往讓學生忽略了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文物和生態等各方面與我們之間的關聯,而導致現在我們對自己本土文化的重視程度變得非常低落。


林啟生理事長與許多前輩一同創立原貌文化協會有一個目標,他們希望有更多人能更用心看待台灣的歷史、文物、生態等方面,並讓它們能夠融入一般民眾的生活範圍,說起來是多麼簡單的目的,但實際上卻是目前台灣極需要被提醒並重視的工作。今晚首先要先感謝楊斯棓醫師的臉書訊息分享,才讓我有此榮幸能參加這場由原貌文化協會舉辦的活動,更的感謝林俊義教授、林衡哲醫師、陳永興醫師和楊碧川教授四位重量級的老仙角,以各自的人生經驗來與我們分享,並為台灣年輕一輩的未來指引方向。以下是我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林俊義 教授《台灣人缺乏文化的根源是什麼?》



在 40-50 年代的台灣社會,物質缺乏的年代,人民最大的追求是希望讓家庭能夠溫飽;到了 70-80 年代,經濟起飛,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大部分的家庭生活都有了改善,而在那黃金年代出生的我們,小時後我們擁有了來自家長能給予最好的物質享受,多數的孩子在無憂無慮的狀態下,安心的長大到了現在。但是,若穩定的物質生活已不在是存活下去的首要目標時,當你仍持續追求物質,那往往只是為滿足更高的慾望罷了因此,是時候應該要轉向去充實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層面,這才是下一波提升社會向前發展的正能量。

林俊義教授將他過去自身求學過程與生命體驗的感受整合後,提出了『生命三角:Logos-Pathos-Ethos』的概念,希望台灣的學生,甚至是社會大眾都應該針對這三個方向為自己的生命深耕,讓這個社會與文化生根。Logos是指以理性和知性來獲取知識。愛因斯坦曾說:「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但是我們台灣教育制度大量灌輸學生的學習方式,往往只著重為考試而閱讀,為考試而學習,都忽略了「人文學」的重要-它包括小說、課外讀物、電影、藝術等欣賞的能力,因為這些就是豐富想像力的來源。Pathos 是激起對生命的感傷、憐憫、謙卑、同理心和慈悲的情愫。這個能力的培養能使每個人了解自己、忠實於人及感受生命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是社會形成共識的基礎。Ethos 是去感受生命道德的困境、掙扎、震撼、憤怒的情緒。當你曾經感受到道德的困境時,你才會去為別人設想,而不再只是為自己而活。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Logos 的專業學習能力是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的,反倒是人文學與社會觀察感受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使你的 Pathos Ethos 能力越來越豐富。

最近台灣社會最壞的例子就是黑心油品事件了,財團為了謀取暴利,完全不以食品業者應有的良心製程在經營,而是利用技術上的專業去進行惡劣的製程方式,完全閃避法律和最基本的道德規範,這就是沒有 Pathos Ethos 的行為表現,而更可怕的是我們的三門法官(從家門校門衙門的法官)好像也是如此,竟然也掉入文字遊戲的陷阱,完全沒有注意到事情的起由,而做出如此判決,這些事件真的是為台灣社會做最壞的示範。


林衡哲 醫師《台灣文藝復興》



林衡哲醫師不斷的提倡閱讀與藝術欣賞的重要。過去他創立出版社,希望出版歷史上經典人物傳記能供國人閱覽,林醫師也經營部落格(部落格請點-這裡),分享音樂對他的影響,其中又以馬勒的作品最令林醫師著迷。也因為有這些文藝的內容做為基礎,讓林醫師在欣賞蕭泰然和馬水龍的作品時,他總是比一般聽眾有更深層的感受,並認為我們台灣有這些大師的作品是很令人感到驕傲的。


但是林衡哲醫師同樣也點出:台灣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都是為了考試,而不是針對文化做教學。在林衡哲醫師與陳永興醫師合著《醫學之愛無國界》的序中就提到:「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根紮穩了枝葉自然就會茂盛,同樣的,民族的延續與文化的傳承,也是緊緊相連,密不可分。」他認為藝術是文化的基底,唯有認真去對人文的重視,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台灣。


陳永興 院長《做個有尊嚴的台灣人》



蔣渭水曾公開答辯他創設文化協會的動機,他說:「我要感謝神明,使我生做台灣人,因為台灣人把握世界和平的鎖鑰。但現在賦與極大的使命和鎖鑰的台灣人,因為患著可憐的病症,所以沒有力量可作為。這病因是知識營養不良症,所以文化協會是因為要根治台灣人的病根而設的。」

深受蔣渭水對文化自由與民主運動影響的陳永興醫師在大學求學時期,就辦雜誌、找黨外人士進校園演講,並且會上山為原住民做醫療服務,而一直秉持關注弱勢的心,也影響陳醫師當時在醫學系最後要選科別的決定,他發現在當時社會上的精神病患是非常弱勢的一群,於是他選擇進入精神科,希望他能為精神病患者提供醫療的照護並讓病人的尊嚴能有一點改善。

然而長期關注社會發展的陳醫師,他發現台灣學生逐漸不重視自己這塊土地的歷史了,甚至連醫學生也不了解台灣的醫學史的發展,這令他感到遺憾。年輕人不再看書了,結果造成社會人文素質低落有人文的素養做為基礎,社會才會擁有好的文化,當醫生的才會是一位真正的好醫師。同樣的,民眾要有足夠的人文素養,才能夠對醫護人員有同理的感受,讓醫病關係能夠重新建構

陳永興醫師當年就讀台南一中,他永遠記得一位教 30 年歷史的老師說過一段話,他說:一個年級 30 幾班,文組的只有兩班!因為第一流的學生都想考醫學系當醫生,考不上醫學系的二流的學生也要搶進理工學院,而最後三流的學生才念文法商。這個國家沒救了!因為出社會,卻是讓三流的人管國家!二流的人顧機器!一流的人才在管病人!這是個黑色幽默,但也點出整個社會的氛圍對人文學的重視程度非常不足。所以一直以來,陳永興醫師除了當醫生之外,他也從是許多文化工作,關注人權問題與民主運動的發展,而且總是鼓勵學生要多閱覽人文相關書籍,且要對台灣的歷史有所了解。近來陳醫師甚至在即將退休的這幾年創辦《民報》,希望喚起國人能夠以理性且有深度的思索和討論我們台灣的問題。


楊碧川 教授《認同台灣文化》



菲律賓國父-黎剎在 9 歲的時候就展現他的文才,在當時他寫了一首詩,描寫關於他對於母語-塔加拉 (Tagalog) 語的擔憂及應該被承認為內容:「我們的母語向其他語言一樣,有自己的字母和文字;但這些,就好像小湖上的船,在季風的肆虐下,在很久以前的某一夜裡,早已遇難。」同樣的我們台灣,在這個多元文化所組成的社會裡,我們也面臨對許多母語受重視程度逐漸被社會忽視的問題。這其中當然也因為被殖民的過程被要求不能說母語有關,但楊碧川教授提到台灣畢竟是台灣人的台灣,我們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就只能靠我們自己保存和維護了

楊碧川教授過去曾被當時的政府以「蓄意顛覆政府」為由,被抓進綠島監獄服刑七年之久,當時他的人生遇到如此巨大的考驗,但這沒有把他打倒,反而讓他在獄中有機會與政治犯前輩接觸,推展了他的觀點與思想。我去綠島旅遊時,參觀過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並去參觀了當時受刑人在監獄的生活作息與活動範圍。那裡真的是個非常擁擠又悶熱的環境,而當時去遊玩的我,當下就已經被太陽曬得頭昏眼花,更何況是當時的受刑人,必須在那樣的地理環境下勞動,那是多大的意志與耐力的考驗啊!

出獄之後,楊教授開始自行鑽研台灣史與世界史,發行過刊物、出版許多歷史叢書、也曾在地下電台講歷史,獲得許多聽眾的響應,目前在世新大學教授歷史課。楊教授他說:過去我去在大學授課從晚上 7-8 點開始上課,講到隔天早上 3 點,學生仍意猶未盡。但是楊教授發現目前台灣的學生求學態度出問題了,上他的課竟然是派代表來的,上他的課是派代表來的。這讓他很感慨,我們的學生現在對自己歷史的重視程度竟然已經不及大陸學生了,大陸學生甚至會在課後問他老師您剛剛提的那本書名是什麼?楊教授他說:做一個台灣人要知道自己國家的歷史!若你不知道過去,你怎麼走向未來


結語


人民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單位,人民要有所成長之後,這個國家才會茁壯。過去幾年全台上空壟罩著一股極悶到令人窒息的哀氣,而一直被政府漠視的沸騰民意,終於在318 學運時達到的最高點。這場活動讓民眾有了一個宣洩的出口,然而在學生退出立法院之後,台灣社會並沒有打算浪費這股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力量,希望轉進讓這股力量能在全台遍地開花,讓人民為更美好的台灣一同努力。

但是年輕的朋友們,我們不能只是「喊燒」,打卡看熱鬧而已!既然老仙角們已經為我們指點方向,那我們應該更加運用這場運動的能量,轉化成自己進步的動力。也許過去我們都不夠了解這塊土地,但從現在開始,由認識自己開始,用心看待這塊土地,持續充實自己的文化素養。用我們的文化做養分,可以向下紮穩這塊屬於我們土地的根,讓我們能夠茁壯,枝葉必然會茂密,到時這片國家的森林將會非常的多元且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