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th Hack 入門心法》-會後心得

作者:林伯涵

雖然我在上課前看了很多篇上過 Growth Hack 的心得文,大概可以知道這堂課中會出現什麼內容,但老實說,我還是完全看不懂大家所提及的專有名詞到底是什麼!就連 Growth Hack 這兩個字的中文意思,我看了還是看不懂!話說「專有名詞」本來就是讓專業人士方便溝通的橋梁,可是這堂設定為開公開班,又取名「入門心法」,表示這是一門接受非專業人士的課。


愛因斯坦說過:「要是你無法簡單解釋一件事,就表示你了解的還不夠透徹!」而鄭伊廷(Xdite)厲害的地方在於,這堂課不僅讓我沒有專業差異的距離感,而更絕的是Xdite 竟然能夠有系統的,用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來解釋這些複雜的東西;這也是一堂神奇的課,我在課前 15 分鐘嗑完便當之後,就馬上接受這堂腦袋要一直維持高轉速的課,而2個半小時過後,走出教室時,我才發現剛剛我怎麼都沒有想睡覺的感覺!真的太神奇了!更有趣的是,我是報名網頁上,所名列標準不適合來上課的人選,但卻誤打誤撞坐進了教室,領了便當,聽完整堂課,以下是我的心得,與您分享:

先有 Growth 再來談 Growth Hack


就如同沒有人是剛出生就會跑,一定都是先從爬行開始,慢慢到會站立,會走路,再到會跑。同樣的,在產品的銷售上也是如此,先求有產品賣出,能養活自己,養活公司,再來利用工具讓生意爆衝,甚至壟斷市場,此時 Growth Hack 這帖特效藥的價值才會展現。

能養活自己,意思是指產品在市場上有存在的空間,是能做得下去的,即有人使用,而且能讓店家收支達到平衡。這個起頭的步驟,有兩個要訣,第一要做你拿手的,二是確定周邊環境有大量對這個產品的需求。至於要讓業績成長,則是要讓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極大化,並且使「轉頭就走」的意念極小化。然而當生意呈穩定成長時,再來考慮回客率、擴大營收、漲價等問題,而這些就需要 Growth Hack 來幫你了。


然而實際上,多數的產品在市場上,想要獲取客戶注意已經不容易,要讓客戶願意購買第一個產品這就開始要動腦筋了,而後續客戶是否繼續使用,回流購買,甚至幫店家產品作推薦,這些都關係著產品最終的成敗,而多數人像是摸著石頭在過河,摸到一顆走一步,步步為營。Growth Hack就像一座橋梁,是用來改善行銷的技巧,重點在於讓顧客疑慮減到最低,同時增強顧客的購買信心,這樣才能夠讓層層的商業效應最佳化。

提供服務的過程,就是要抓住人的慣性


人是有慣性的動物,包含消費習慣在內,但如何使一個人的行為產生慣性?就像現在人有什麼不懂的事情一般會先上網 Google 關鍵字;要買書會先上網路書店搜尋;對於吃,每個人的口袋都有自己 Top 10 餐廳名單。這些讓我產生慣性的背後都有他們行銷的特色在裡面,而重點還是要回到他們都賣了顧客想買的,而且過程能讓顧客感到安心、喜歡,甚至願意幫忙推薦。所以回來看有問題的產品到底發生什麼事時,要先了解,要作任何的改善之前,一定要透過實際的觀察記錄,並抓出真正的問題點在哪,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提出確切的改善方法,並且執行,才有可能改變。課堂當中,Xdite舉了很多例子,但這要留給有興趣的朋友,你們一定要直接來上課聽他講,才會有共鳴。



以下,是我自身所觀察到的事件,結合這堂課所學的內容,所蹦出的想法,分享給大家:

關於客訴,厲害的員工會找方法


客服人員真的能夠幫忙顧客解決問題,還是他們只是公司派出的擋箭牌,一個理念的不同就關係著公司的成本支出,甚至影響到最後公司的營收。Xdite 舉了自己公司曾經碰到的客訴問題,他一改過去消極面對的態度,正面迎擊,立即做改善,解決客戶的問題,得到出乎預料的成果,讓顧客和自己公司雙方得利。

這讓我想起我在大一那個小屁孩時代,曾經在家樂福打工的經驗。時間發生在快過年前會有大批人潮前來大採購的期間。當時我的工作是停車場車輛引導,那天狀況是這樣的,二樓的停車格已幾乎滿格了,就在我去清點空位時,有一輛載著一家四口人的 A 車開上來尋找車位了,車子繞過半圈之後,在入口處突然有車輛離開,而熟悉的畫面此時出現,A 車上的人馬上下車,手刀衝刺過去用人肉霸佔去車位,再等車子過來。而就這麼剛好,入口處又進來了一輛 B 車子,當然他也看到了那個位置。此時,一邊是人在格子內,但車沒到,一邊人車都到,當下雙方起爭執,我的同事就傻傻的站在旁邊看他們雙方互飆。此時,我想到:再找出第二個停車格不就好了。果然,就在對側又有一輛車要離開了,當下馬上引導 B 將車輛往前開即可,瞬間化解危機雙方的衝突。這不就是提供解決的方法,化解顧客的困惱,營造雙贏的結果。

新思維國際的活動盛況,再看國內學術研討會的價值


最近幾年蔡依橙醫師創辦的新思維國際研討會和工作坊迅速竄紅,在臉書上常常造成熱烈討論,而且對於產品費用要價不斐這點,總是令人好奇。此外,上過課的學員又對課程具有高度滿意度。過去還發生有醫師為了希望每個月能與「絲薇」見面,差點鬧出家庭革命,可想而知「絲薇」的魅力多麼驚人。

大部分新思維學生是從事醫務工作或是醫學教育工作者,這類工作領域人員平時在各自專業領域內一定都有屬自己的學會以及研討會,但是參加過就知道,那個氛圍極為詭異,而且多半不是你會願意自動自發想出席的!我自己就曾經參加過一個研討會,演講場地是一個 200 人的大會議廳,但是會議開始時,出席人數不到 20 人,而這 20 人是後續的主持人和講者居多,當下在那寬廣的演講廳裡,再搭上超強的冷氣及昏暗的燈光下,那場會議真的令人感覺非常淒涼。

有趣的地方就是這種學會自行主辦的研討會通常會費都不會太高,但是為何願意前來參加的人數就是這麼少!相較之下,收費較高的新思維為何能讓大家掏荷包、放棄休息時間、守在電腦前搶報名!也許關鍵就在於所能提供的價值夠明確,前來參加者能得到的好處,以及確實能夠解決問題,所以新思維國際能夠在市場上開闢出另一塊戰場。而且更厲害的是,透過上過課的學員心得的見證以及實際的成效,產生比下廣告還更令人減低疑慮並且安心的行銷作用。

為招生的困境導入Landing page 的觀念


現在台灣各大學幾乎都有一樣的問題,那就是好像都沒有,也不想擁有自己的特色,並利用本身的特色來招生,就只靠學校的名字做為主打的廣告,這樣的做法,在過去客戶需求大於市場供應的時代也許可行,然而有一天,當市場供應過剩,光靠名字作為品牌廣告要在市場上生存,這種定位如此模糊的產品,是無法讓學生(顧客)真正的做出選擇並決定下單的。

事實上已經有學校系所因為招生不足而產生經營的問題了,但是在怪罪政府教育資源減少和少子化所帶來的衝擊的同時,是否想想可以用什麼方式讓自己學校的特色能夠讓大家看到,並且讓人知道在你的學習環境裡你想傳達的價值是什麼,學生進來可獲得什麼能力是唯獨你這邊才有的,而且是學生能學會並帶著走的能力。這都是為何學校必須要為自己準備 Landing page 的原因,先針對以上的問題做出回應,來讓學生(客戶)消除疑慮,才能讓學生安心,進而產生信心。同樣地,這樣的方式,也應該可以用在研究所的招生方式上,甚至是每個實驗室主持人用來推廣自己實驗室的風格特色上。唯有化被動為主動,才有生存的空間,因為店家應該提供的是顧客想買的,而不是店家自己想賣的!

結語


這是一堂 Xdite 帶領我們瞭解原來市面上有許多的熱門的產品,它的背後原來都是有一套系統性行銷和包裝技巧,而看懂這些道理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但是也別忘了,瞭解遊戲規則只是入門,這並不表示未來若有產品你就能夠馬上讓業績 Growth,更別想要馬上 Hack!這是一步一步慢慢累積實力再搭配工具,才能繼續往前推進的專業,所以想進階探索 Growth Hack 奧秘的朋友,一定要密切注意 Xdite 開課資訊。而沒有產品的狀況下,也許我們可以做的第一步就是好好的觀察,細心的分析,將來絕對都會有機會運用上的。

最後,感謝楊斯棓醫師將這門有趣又實用的課程轉贈給我,讓我在跨領域學習路上能夠學到新東西。


《創新小學堂-創新的第一堂課》-課後心得

作者:林伯涵

 (感謝Ken大拍攝)

自我撞擊的一堂課


在基礎醫學研究所的求學過程,多數講求的是「新發現」,這過程大部分必須依循著過去研究的結果,提出新的想法,再以實驗來證實結果是否正確。所以研究人員只是個「發現者」,而非「創造者」,因為在醫學的領域裡,生物體已經活生生存在眼前,我們並非去創造一個新生命,我們只是透過實驗一點一滴來發覺那非常精緻且細膩的生物體組成。

當然新的想法和思考方式,以及新的研究方法是產生新發現之必要,可是「創新」與「創意」的差別是什麼,我真的沒有概念,老實說創意小學堂這一堂課讓我剛開始非常痛苦,痛苦在於觀念上的撞擊,很難消化,但是當它進入十二指腸,配合消化液一路往下走時,我發現原來這堂課養分竟然如此充足!以下是我的課後心得,與您分享:

創意 vs. 創新


一開始周碩倫老師讓學員們發表對創意與創新的看法,我壓根不知道差在哪裡!從字意解釋也不知從何談起,只好乾坐著欣賞許多高手們的答案(這絕對是跟高手們一起上課的好處,學更多)。而最後周老師循序漸進的說明創意與創新的不同:創意就是要敢於不同,想出與眾不同的點子;創新則是除了要與眾不同之外,又要考量到價值,而且具有實現的想法。解釋上意思雖有不同,但實際上彼此息息相關,周老師列一公式:

創新=創意x可行性x價值


這表示一個創新事物的產生背後需要考慮是否夠「創意」,有無「可行性」,還有考量其潛在「價值」,三者不得有一為「0」,否則創新為「0」。因此,這也是時常會耳聞員工會抱怨他們所提出的意見,大多得不到老闆認同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員工的點子也許很有創意,但是老闆下最後決定時,考慮的是否有創新,有投入成本的必要。就好像以下這個例子,我們需要的「創新」絕不是要一支在暗時會亮的太陽能手電筒


專心發散想創意,再依共識收斂找創新


找創意時不要想創新,否則綁手綁腳,甚至壓抑自己去尋找靈感,反之,你必須很專心,專心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發散式的去創造點子,以下是周老師整理的四種尋找創意的方法:


多多益善:找創意時要多方嘗試多面思考,求量不求質,點子越多越好。

天馬行空:沒有設限,接受各種新奇的意見。

不說好壞:提出來的意見不要批評好壞。

搭順風車:結合或修改前人的意見,就像破風一樣,讓自己往前推進的阻力變小。

有了創意,再來收斂找創新,但在篩選的過程,必須先凝聚一套標準共識來一起考量整體的價值之所在。考量點也許是商業上的價值導向、投入成本的考量、品牌核心價值或是對社會的影響,再來就是可行性的評估。當全部的結果合併在一起時,就會找到最佳答案了。

創意的生成


周老師的第二個問題:你曾經用什麼方法增進個人的創意能力?我自己的方式是看書、看電影、聊天,但其實我覺得最有效的是放空,放空是讓許多想法能夠整合的好時機,常常靈感一來就有新的創意產生了。

如何產生創意,周老師推薦《創意的生成》這本書,其中「蒐集資料」這點很重要,他絕對是養分的來源。過去沒網路的時代,資訊不對等,也許掌握一些資訊就能提出新的看法,但是現在,資訊爆炸,反而蒐集的資料量要夠大,而且消化要夠快,相信直覺,才有產生創意的機會。

提問的程度,決定你的高度


有些公司在整體產業結構當中,就只需要員工按照標準作業程序工作,所以去跟老闆談創新,也許他根本無意在此。同樣的道理,假如在一家需要高度創意的公司裡,有一天自己當主管,能否採納員工的意見,這將決定蒐集資料的程度,也將會影響團隊的最後走向。

課堂中,周老師提到:「能問問題,再求創新」,是指有些老闆已經把公司的定位設定只要技術員,他不需要你問問題,他只要你照著 SOP 流程走,根本不需要你的創意,因此這樣的工作哪來的創新!所以可知能提問問題的程度,決定了一家公司創新的程度。

在研究所的求學過程中,也讓我學到問問題的重要,因為沒有必要一直重複做已經知道的結果,但是如何從已經知道的結果延伸出新的方向,那就要看問問題的功力了。若所提出的問題直接命中目前實驗的要害,往往能產生新的創意來解決問題,那時可以往下突破的機會就很高,連帶的那種成就感真的超好!但是,要能提出好問題的先決條件,還是要回到蒐集的文獻資料要夠多,就好比是創意生成一開始,必須收集很多資訊一樣,必須列為第一要件。

結語


曾經,我在資格考的時候,根據文獻搜尋的結果,加上初步的實驗結果,我所提出的論文假說,竟然在最後評審提問時有老師不滿意地說:「對啦~希望相隨,有夢最美!」,似乎是覺得我的報告太天馬行空。後來,根據老師的建議,我才發現原來我少了許多臨床上公認測定的指標數據,表示我蒐集的資料還不夠廣泛,導致不客觀,所以讓論文中實驗看似有可行性,但整體價值卻無法衡量。那次的經驗,讓我往後對研究資料的搜尋功課以及究竟是要解決什麼問題有非常大的改善。



但我始終相信願意做研究的人,一定也都和周老師一樣,我們都不喜歡和別人一樣!而經周老師講解之後,我才了解尋找創意的方式是如此的通用,要達到一個有創新的研究,也許可以增加思考,除了可行性外,還要評估整體的價值。


最後,我要感謝楊斯棓醫師贈送讓我上這堂課,讓我能夠接受到許多新的觀念,並且有機會接觸到這麼多位企業王牌老師以及暢銷作家,真的是大開眼見的一晚。

小劉醫師《那些醫院教我的事》-會後與講者著作讀後心得

作者:林伯涵

我和多數人一樣,其實並不太清楚醫院的工作狀況,但我很喜歡《實習醫生》這部美國影集,透過鏡頭讓我能夠想像外科醫生工作時所遭遇的情境。故事描述主角葛雷(Meredith Grey)醫師從剛進醫院的實習醫生角度出發來看他在工作上所遇到的人事物,從第一季到現在發生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以及值得在真實生活中做為省思的議題。但那是以美國醫療制度與社會為基礎的故事劇情,台灣呢?雖偶有機會聽到醫師老師和同學們會提到一些醫院的故事,但是在我讀完劉宗瑀(小劉)醫師的兩本著作《女外科的辛辣日記》、《女外科的辛辣日記II-爆走狂飆》之後,才發現原來台灣的外科醫師工作是如此的精彩,同時也對書中內容所提目前台灣畸形的健保醫療體制以及醫院血汗制度,對第一線臨床工作者所造成的衝擊是如此難以想像。本周小劉醫師來陽明大學演講,很高興聽到本人的演講,並獲得簽名與合照,以下是整合我閱讀及聽完演講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拎祖媽外科



已經升為主治的格雷醫師在某一集劇情裡面,在手術台上嚴苛地訓練實習醫師,甚至在學生犯錯時,完全不留面子,將他推開,接下後續手術步驟,而這一幕歐文主任全部看在眼裡。事後,小實習醫師覺得自尊受創,窩在一邊角落哭泣,被路過的歐文看到,想跟歐文討拍,結果歐文只說:「老師的嚴格是在教你,希望你以後不要犯錯。因為外科醫師就是要做別人沒辦法做的事情!」沒錯,外科就是當所有人倒下,唯獨你的專業、你的冷靜、你的雙手,是病人能夠依託的希望。它就是如此的神聖,如此的英雄性格。但曾幾何時,現在的醫療環境卻逼迫英雄也不得不低頭!大家都往風險小的科別優先挑選,而造就現在醫界五大皆空(內科、外科、兒科、婦產、急診)的狀態。

而在這個黑暗的時代,小劉醫師仍勇敢的大聲說:「拎祖媽外科!」這除了本身帶了一點自虐的性格外,那絕對是發自內心真正的喜愛。所以當小劉醫師說,曾有人嗆他:外科有什麼好屌的!這種人回他話,都顯得過度仁慈。當你真正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而這件事情除了自己開心之外,又能實際幫助到別人,那是多值得開心的事阿


手握的手術刀還是死神的鐮刀


一個醫學中心,三個 ICU 病房,共 35張床全滿,因為人力極為不足的情況下,只排一位醫師值班,那晚值班的是挺著懷孕大肚子又咳的要死的小劉醫師,那一夜並不安寧,護理師前後告知小劉醫師多位患者有突發狀況,但人手就是不夠,只能往最緊急的先處理,書中小劉醫師他提到,他甚至回了護理師說:「等病人快死了再 call !」事後,他回想那晚,一位醫「生」,竟然被壓迫到說出「等病人快死在 call 他」,讓他整個崩潰。

而造成如此悲劇,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絕對不是被責備的對象,而真正可惡的是默認同意這分班表的中階或甚至是高層主管,若只願壓榨第一線臨床工作人員,而選擇忽視人力極為不足的事實,甚至蒙蔽自己的雙眼,只會拿出想當年老子怎樣怎樣的出來強扣別人帽子,以為這樣就能夠讓大家服從行事。這些決策者表現上看似穿著白袍,手拿手術刀,而事實上,別人眼中他們的樣子,是穿著黑衣連身帽並手持鐮刀的死神。

到底醫院是救人,還是營利為目的!對醫院來說,醫生到底是資產?還是消耗品?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讓醫護人員的專業變成極為廉價,導致他們投入的精力所做的貢獻卻無法被實質反應在薪資上。楊智鈞醫師曾說:「賣咖啡比做心臟血管繞道手術還划算!」而院方在健保制度與五大科人力不足的事實之間,卻選擇忽略對人力的問題,而讓五大科自生自滅。在現今健保的體制下,若醫師為了搶救病患而多做手術和醫療,在院方的眼裡,若申請不到健保費,這些都叫做不敷成本!再回頭來看,過去國人對健保的濫用,把醫療人員當成服務業,也是造成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到底健保是社會福利,還是社會保險!我們社會如果沒有把它定義清楚,我們的醫療狀況只會更差,絕對會有下一波比 DRG (同病同酬的健保給付)更可怕的制度會出現,而我們絕對會看到醫院裡面找不到醫師看病、開刀的狀況。 

夥伴而非敵人


當天演講小劉醫師又特別提到他從醫者角度轉換成病患家屬時,他才自我感受到平時他在面對病患時,做為家屬的心情,這才使他後來能夠以更多「同理」的角度來思考,更諒解病患他們的身處情境。

然而一直以來,民眾視健保為社會福利,濫用醫療資源,誤以為醫療是服務,把臨床醫護人員當飯店服務員使喚,在急診或診間對著醫護人員咆哮,施以暴力,得到不如預期的醫療結果,控告醫師,這些是民眾端摧毀醫病關係的作為;相對地,被壓榨的醫護人員,在自我權益長期被忽視,工時過長,處於身心過勞狀態下,醫護人員情緒難免處於高壓狀態,在第一時間要面對病患和家屬的過分要求時,當勸說無效時,醫護人員爆走也是難免。

醫病關係的崩毀,折損每一位醫護人員對他們工作的熱誠,最大的損失絕對是你我在內的每一個人,因為我們都會有需要醫師的時候,但你能想像沒人幫你看診,幫你開刀,沒有幫你照護的狀況嗎?醫護人員絕對不是病患的敵人,醫護人員應該是與患者一起對抗疾病和守護健康的夥伴。阻止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不是沒有辦法,這需要大家能多一些「同理心」來尊重彼此,相信絕對能夠緩和並且修復醫病關係。

令人汗顏的學弟  



我在路上看到「一元」我根本沒有意識到它是錢,應該要撿起來,多半是直接走過不再理會它。小劉醫師書中提到的「一元」,卻不是這樣!只能說好景真的不在了,過去外科是醫學生大家搶著進去的科別,但現在能招的到人都要偷笑,願意留下來的更是來者不拒。但是竟然會有來到本科,卻完全心不在此的學生,讓人氣的要死,再加上若有點家事背景,真的是拿他沒有辦法!書中有許多有趣的「一元」小故事,在此就不破梗,請大家買書自行閱覽。

我想分享一個我身邊的小故事(可以配合Tizzy Bac 「瞬間翻眼一千遍」這首歌往下瀏覽),主角「阿槌」有一天來問我(一副認真樣):
槌:學長,請問一下,我在找 HCl(鹽酸)放哪?我剛剛看了一下藥冊,上面寫說它放在那台 -20℃ 冰箱裡面,可是我怎麼都找不到,你可不可以幫我看一下。(我當下傻眼,鹽酸正常是室溫存放且為液態,這不是國中基本常識嘛!)
我:你怎會找 -20℃,你國中沒教鹽酸放哪裡喔!(我飆的髒話語助詞在此省略)
槌:阿就沒有阿!(非常理直氣壯,完全沒有任何觀念錯誤的查覺)
我:在 hood 啦(這種狀況真的不會想再費力多說什麼了,直接告訴他藥品在抽氣櫃的位置作罷)
結果,我晃了一圈回到實驗室,阿槌的行徑真的讓我對他徹底放棄,他在翻防潮箱裡面的藥品,尋找他想要的「HCl~~此時~我的白眼大概翻到後腦勺的位置。當然,有一就有二,阿槌也有屬於他的一系列「誤闖研究所奇幻之旅」喔。

在一個學習的過程裡,求得知識之外,另一個目的應該是要發現自己擅長的或是喜歡的事情是什麼,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彩。假若學習是因為來自於家長的要求、自己以為的社會期待,而表現出那種不是出於「本心」而做事的心態,除了造成周遭工作人員的困惱之外,最重要的是何必虛度自己的時間!何不確實的為自己人生及核心價值,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

世界頂尖 vs. 家庭中心


在《實習醫師》劇中,葛雷(Grey)和他最好的朋友-Cristina Yang,是默契十足,無所不談的好姊妹,他們都是非常狂熱追求手術技術,熱愛外科生活的人。但是,兩人對愛情和家庭的價值觀完全不同,葛雷後來步入禮堂,結婚生子,而孩子出生後,家庭與事業他就必須兩邊兼顧,他的精力就無法像以前全心放在臨床上。Yang 他想要追求成為技術頂尖的外科醫師這個目標始終沒有變過,他甚至在得知他懷孕之後,選擇流產,就是不願讓他在達到此目標前分心。當然,成為世界頂尖的醫學工作者或是要以家庭中心做生涯規劃,這都是人生道路上自我的選擇,這並沒有對錯。

(實習醫生劇照,左邊是Cristina Yang,右邊是 Meredith Grey圖片來源)

小劉醫師熱愛外科,可以忍受極大的生理期劇痛,打完止痛藥硬上刀房;遇黑道在診間大鬧,仍忍著眼淚;懷孕挺著大肚子照樣值班,照樣上刀,直到產前最後一刻。但是最後一根稻草最終還是倒下了,當家裡發生意外時,卻因為手術開到一半,沒人能夠頂替他的位置,不能及時離開趕回家,關心小孩的狀況,那種痛苦,逼迫小劉醫師重新思考工作與家庭兩邊對他的重要性。而最後「珍惜家人」是小劉醫師的底線,他推辭了急診的工作。小劉醫師決定離開這個他熱愛,可是卻壓迫到使他無法喘息的工作環境,而這個決定的背後就是台灣的外科醫療人員又少了一位優秀急診女醫師。

結語


花園裡的花朵需要園丁來照料與呵護,但現今守護生命花園裡的園丁卻在崩毀當中。小劉醫師用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現今醫療體制是有多麼慘烈,這是警訊。曾經有多少對外科滿懷熱誠的醫師,卻因為院方的選擇忽視並默認執行不合理制度,而忍痛捨棄他們的初衷,而紛紛轉向安全風險低的科別,甚至影響到後續醫學生在選科的志願排序。而別以為這僅是巨塔內部的問題,這是關係到你我未來就醫時能使用醫療資源的程度,這攸關整座花園的存亡。

《實習醫生》劇中,Yang 在明尼蘇達遇到 Dr. Thomas,他們兩個的對話,是我很喜歡且印象深刻的劇情, Dr. Thomas 臨終前 Yang最後說的一段話,更是讓我感動不已,他對 Yang 說:「你這個世代的女人很粗俗,但這是勇敢面對自然現實的表現。二流外科醫師看到你,他們會自慚形穢,所以面對他們不要退縮。你有極好的醫術,你將會是你這世代傑出的外科醫師,我認識你時就知道了,大家會想削弱你的勢力,就像他們過去對我那樣,但他們終究會失敗。」這段話絕對可以用來讚美小劉醫師,尤其在現今台灣的醫療環境下,能夠熱情不滅,堅持所選。這也是當晚演講小劉醫師給許多醫學生這樣的勉勵:別人看見你的方式,絕對不是你真正的自己,別限制自己,嘗試去尋找你的「本心」,選擇你要的人生。今晚真是收穫良多,再次感謝小劉醫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