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行腳,步伐昂揚-《一個堅持和無數巧合的人生》讀後心得

作者:林伯涵                                            

台灣人民在日本及中華民國政府一前一後無法抵擋的文化衝擊下,連呈現的文學作品大多在表達受壓抑的情緒。1950 年代錦連的《鐵橋下》,這首詩將台灣人比喻成是鐵橋下那卑微、裹滿青苔的小石頭,在它們上面承載的是冷冽無情的鐵道,以及咆嘯猖狂的外來文化列車。小石頭們被受壓迫、無聲的望著外來政權巨輪一波一波地輾壓整個世代。吳澧培先生的一生受台灣政治局勢所牽動,因為政治因素讓他意外在美國銀行界以及航空界都有留下精彩輝煌的記錄,但他說,這只是他的副業,真正的主業是搞台獨,要推翻國民黨。回顧其一生,他並不順從命運,相對的,是以不妥協的信念貫穿在自己每個生命階段。閱讀時,我從吳先生的個人成長中,去瞭解是什麼樣的成長過程造就他的個人特質,進而影響他往後在重大事件上所做每一項抉擇。以下,我的心得與您分享:


堅持-是家族的個性


在日據時期,執政者那殖民的心態,總是壓榨台灣這塊土地資產與人民的勞力,將所有的一切奉獻給天皇與其所有真正屬於太陽的子民。而這帝國主義瘋狂的往南洋侵略時,台灣更成為他糧餉的後勤基地,台灣人民一會兒要交出稻米,一會兒要交出鐵具,一會兒要改種甘蔗。一道道天皇命令下來,都不是跟人民做公平交易,說是要你對天皇輸誠,但做實質的剝削。

那時吳家在彰化大城頗有資產,為了配合日軍南進政策,要求台灣人民將田地改種甘蔗一事,多數被受剝削的農民,氣歸氣,再多的無奈都往心裡吞,也不敢與當局對抗。但最終仍爆發台灣史上第一個農民抗暴民族「二林蔗農事件」。當時家族擔任彰化大城庄長的三叔公祖,前前後後替蔗農向官府爭取補貼,結果卻在事件後不久遭到逮捕。整個家族為了營救他,變賣超過一半的土地,嘗試各種透過管道、訴訟、請願,上下打點就是不放棄任何的希望,之後仍不了了之。

二戰日軍戰敗,無條件投降之後,台灣人民高興的以為可以再次回到祖國懷抱,興高采烈的在港口迎接國民政府的到來。那心情吳澧培先生的祖父過世前說過一句話:「我清朝來,清朝去。」可想像人民對此事是多麼的重視與高興。然而,回歸蔣政權以來,台人對國民政府的期待與實際上的作為落差太大,造成大大小小的衝突,直到二二八事件爆發,台灣人對國民政府的管理台灣的心態才有一清楚的瞭解。二二八事件之後,蔣政權馬上宣布全台進入戒嚴的白色恐怖時期,禁止台灣人任意的發表意見。剛開始,受日本統治過的台灣人也不曾遇過這種制度,就連吳澧培先生的二哥吳澍培也在台中一中就學時,因接觸左派思想的讀書會,此事誤觸執政當局逆鱗,結果二哥被抓,被判刑監禁。當時全台氣氛之詭異,國民黨瘋狂抓人,很快的,人與人之間根本不敢談論與執政當局對立的話題。但是,父親同樣為了營救二哥,花錢到處託人打聽任何一絲消息和救援的機會,但都寥寥無幾,最後也耗盡家中最後一分底氣。

這兩件家族的大事,當時為了營救親人,總是有許多口說有辦法營救,但實質是要騙人銀兩的不實之人。然而對吳家來說,事到關頭,真的是請鬼抓藥單,任何機會都要試一試,但明知這背後主事者都是當時的執政者,死棋!然而,明知不可為而為,這是家人情感最深的流露,也是家族對於『堅持』兩字最有個性的表現。這種全力以赴的心態,似乎也展現在吳澧培先生的工作以及處事的態度上。

談事業:有實力才有尊嚴


在吳澧培先生求學的時代,台灣政治局面變動劇烈,加上家族成員的經歷,使他對當時國民政府極度不信任,本來一心想著打倒他們。大學選填志願時,本來想要就讀政治系,希望改變社會,卻在朋友的建議下反而選填了台大經濟系,認為經濟將會是影響政治的關鍵。而關於管理,吳澧培先生早就有相關的經驗:當時家族為了籌資費用營救三叔公祖,有兩次變賣土地給霧峰林家的經驗。第一次林家派人來勘查,挑三撿四,又壓低價錢一分不讓,讓急需求現的吳家也只能接受。但第二次吳家再找林家賣地求現,以同樣的價錢出售土地,這次林家卻沒派任何人來查看就直接買單,這其中交易手腕的高下,令人回味再三,書中形容這是家族被上的一堂管理課。

大學畢業後,原本打定不捧公家飯碗的吳澧培先生,因為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卻意外的進入當時屬國營的彰化銀行,而這也開啟吳先生在銀行界所創精彩人生的第一步。因習慣對不合理的事情提出疑問,在一次銀行徵稿機會中他針對當時的營運問題提出一封對公司精闢的分析報告,結果公司高層不但沒有對他的意見覺得刮目相看,反而將他視為異類對待,讓他在彰化銀行工作七年,進去時是一名辦事員,到離開時,同期的同事早就高升了,但他還是一名辦事員。離職後雖有轉換跑道,但因與謝聰明來往頻繁,使得暗藏在生活之下的政治風波即將向他襲擊而來,讓吳澧培先生決定以就學為由出國逆求生路。在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即將畢業之時,在為畢業後必需尋找留美工作而困惱的他,卻因身分與語言專長意外地獲得阿拉斯加銀行的工作機會。吳澧培先生以一位實習生身分來到美國阿拉斯加銀行,同樣工作七年,期間同樣因提出一封對公司營運分析的報告,卻讓他在離開時,已是公司一級主管(資深副總裁兼財務長)。現在再回頭看,吳先生的命運安排,就如同書名所說的一生充滿無數的巧合。不過,這也似乎說明一個人的能力,在封閉的體制與完全開放自由競爭的市場之間,能被創造出來的可能性差異有多麼巨大。

閱讀時令我好奇,身為一位外國人,是怎樣的原因,讓原本來阿拉斯加銀行僅求保住薪水的小職員,能轉變成被受重用並承擔公司一級主管的職責?中間的關鍵到底是什麼?看完吳澧培先生的經歷後,他說當時跟他同等職的同事,老是與他作對,但當他職位高於那位同事時,對方也就對他刮目相看。他說:「美國職場競爭激烈,短兵相接是常態,沒有溫良恭儉讓那種假客氣」,應該就說明當時的環境,必須逼迫自己往前進。原來美國是個講究實力的社會,實力就來自於自我投入專業上的努力。另外,而當職位越往上爬,管理的業務就不只是小職員面前客戶的借貸問題了,會擴及到整個公司的營運、人事規劃與栽培、世界經濟脈動的分析等,而這些正好也磨練吳先生管理一家銀行的自信。

吳澧培先生先後在阿拉斯加兩家銀行都受到歧視,不顧挽留情面,毅然決然離開。但就是因為實力夠強,專業上的表現優秀,同行和客戶都看在眼裡,很快就受聘拯救岌岌可危的西方航空,這段經歷十分精彩。後續,在洛杉磯,又以協助台灣移民與獨立建國的理念,再次回到銀行界,將萬通銀行從無到有,前後二十年,再次創造他的意外人生。

吳澧培先生在阿拉斯加銀行以及後來的北方阿拉斯加國家銀行(北方銀行)上班時都有發生種族歧視的問題,但他卻將這些歧視,視為是激勵自己的動力。他認為,在美國,外來人要生存必須有正確觀念,做事要腳踏實地,努力打拼才能爭取到和其他族群同樣的福利和待遇。我覺得,他少說一個關鍵,當時吳澧培先生因為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返台無望,那種沒有退路的心境,應該也是逼迫自己往前的動力之一。

談志業:提倡人民自決的獨立


二二八事件之後,家裡面二哥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抓,初接觸共產意識的二哥,因為受到獄友更深的馬克思思想的薰陶,反而對共產主義更成熟。但對吳澧培先生而言,這件事卻讓他對蔣政權和國民黨十分厭惡,並立下打倒他們志向,在思想上則是朝民主改革的方向發展。大學時期,因為熟識謝聰敏,彼此對民主改革有共同目標,平時聯絡頻繁,關係非常親近。然而謝聰敏因<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行動失敗被抓,餘波也連帶波及到吳澧培先生,當時全國風聲鶴唳,吳澧培先生被國民政府暗中監視著一舉一動,最後只好被迫與家人離別,做出國的決定。而當吳先生到了美國之後,要再申請回台時,才發現自己早已被列入黑名單。這一切都更加深吳澧培先生反對國民黨,追求台灣民主及獨立的理念。

一到美國,吳澧培先生受好友賴文雄之邀加入台灣獨立聯盟,這個組織起出以武裝革命手段為號召,希望推翻蔣政權,唯美國政府阻止外國人預謀恐怖殺人計畫,才讓組織轉向以「文派」的方式作為台獨行動的路線。後來也因台灣解嚴、開放報禁、組黨、總統直選,而讓海外台美人組織也轉向以支援推動國內台獨行動以及民主運動為主。

人生真的佈滿許多你聯想不到的安排,進入阿拉斯加銀行界的吳澧培先生原本與北方銀行穆考斯基只是事業夥伴,而誠信待人的個性讓雙方私底下也成為很好的朋友。往後穆考斯基當選美國參議員,甚至擔任參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反而逐漸拓展成協助吳澧培先生在台獨事業上的貴人,他絕對也是促進台美關係以及協助台灣民主運動上最有力的幫手。

吳澧培先生也因為穆考斯基的關係,後續又認識了許多美國重量級的政治人物,目的多是希望透過美國給予國民政府壓力,替政治犯爭取人權,以及促進台灣民主運動發展。如同人際關係一樣,出外都需要靠朋友,你想發聲的時候,有沒有人懂你的理念和想法,有沒有人願意在背後支持你,這在國與國似乎也是一樣。在台獨的議題上,面對的強大的中國百般阻嚇,尋求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支持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是最大的問題,就如同書中吳澧培先生所提兩點,台獨這件事到底對美國或是世界其他國家有什麼好處,這關鍵在於說服對方,此事具是有營造雙贏的結果!另外,台灣人民對自己國家要先有共同的意識,願意捍衛自己的家園。因為人民如何決定自己國家的定位,會影響友邦們怎麼看待我們,是決定怎麼出手的關鍵。

結語-心依然在台灣

「二二八事件」是一個分水嶺,蔣政權所代表的國民政府從此高壓禁止人民發聲,卻也因此得不到部分台灣人的信任。土生土長的吳澧培先生他說他一生當過三種國民,小時候是日本人,後來變成中華民國國民,來美國又變成美國人。也許八十歲回顧起來會覺得有點詼諧,但現實政治局面讓他幾乎完全沒有選擇權,他的一生正是台灣歷史的濃縮,是台灣人民無奈的原貌。那種飄泊在外的心情,一直到我也去聽一次蕭泰然先生的《1947序曲》,透過音樂的渲染,對於我們這一輩才有點感受。再聽《玉山頌》、《台灣青翠》,才知道這群海外的回不了家的番薯囝仔,對台灣的印象是還是這麼美麗,才知道這他們,對台灣的感情是這麼深,對她的未來是如此的期盼。

在《牽阮的手》裡面,田朝明醫師說過一句話:「出國,國在哪?」就像是多看了一些書,你也許會發現,本土意識形態的作者,他們計算年份是不用民國的!都是用西元。對吳澧培先生來講,國家在哪?國家不是應該保護人民嗎?怎麼國民政府一來就拿起機關搶掃射自己的人民!迫害自己的人民!吳澧培先生的回憶錄讓我了解一位親身經歷這些歷史事件的前輩,當時面對這些問題時的來龍去脈等細節。

吳澧培先生在書中後段描敘民進黨執政後,他與許多台面上政治人物的接觸經驗,也是十分精彩,更是許多媒體最感興趣挖掘的部分,但我認為吳先生只想告訴讀者一個重點,就是做人要「真」,要「誠」,要「實」,這亦是參與政治的基礎,遇到問題才有能力化解危機,全身而退。

看完此書時,令我想起,有一年總統大選,我和許多人一樣在台北車站等坐車回家投票的時候,隔壁坐著一位歐巴桑和歐吉桑在聊天,彼此寒暄要回哪裡,歐吉桑說要回彰化投票。歐巴桑問他怎麼沒把戶口遷到台北來?歐吉桑回他說,不能遷啦,因為我們的「根」就在那邊!這句話一直裊繞在我的心中,這是一位多愛自己家鄉土地的人才會能說出的話來啊!吳澧培先生大可出國之後,安穩的當美國人就好,何必做這麼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甚至放棄美國籍,回到台灣定居!但就如那位歐吉桑一樣,他是全心全意愛這塊土地,愛護著我們的根啊!





《框框人生》

其實,圓球體才是最有效的空間,但我們的人生好像不是這樣利用。

妳也像其他剛在醫院出生的小孩一樣,大家都躺在一格一格的小床裡。接下來我們的人生,還會遇到很多一人一個框框的時候,就像是,教室裡的座位,辦公室的隔間,路邊的停車格,吃飯的餐盤,許多球類的規則,廁所,病床...,甚至直到死亡,墳墓或是骨灰罈,我們仍都在一格一格的框架裡。

不過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框框叫做價值觀!那是一種有時妳問大人他們也說不清楚的東西。所以將來妳也許會笑說,為何路上會有人帶沒有鏡片的眼鏡來框限自己的視野;為何我們未來的光明,會是在一格一格的塑膠塔裡;為何我們會需要把圓形的西瓜,用框框把他種成方形。

妳的一生能賺幾個千萬,既然這個社會如此框住我們,為何要將這些辛苦工作賺取的薪水,投入在多年的房貸上,再把自己捆在一座水泥框框裡?

在能做選擇的時候,要不要試看看讓自己的靈魂別再受到框框的限制。這個世界很大,可以的話,應該要多看看這個世界,充實我們的思考,讓自由的靈魂去追逐真正自己想要的,而不是那框框的人生。


活在真實世界裡的勇者-《做工的人》讀後心得

作者:林伯涵

保力達B是勞動者的好朋友,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每到快過年的時候,保力達B都會有吳念真導演下旁白的廣告,吳導的一句一字,都打進做工人的心坎,是一股寒冬裡為勞動者打氣的暖流。有一段台詞是這樣說:「做事人天注定,沒做沒得吃,卡做也袂好野。所以賺多賺少,不用跟別人比,起碼我們一仙五厘都靠自己,沒騙人,也沒害人,良心過日最實在。」因為勞動者沒本錢,僅存的就是自己的身體,求財求權不踏實,只望天公伯來疼惜,賜阮風調尬雨順,做事平安,養育子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