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伯涵
保力達B是勞動者的好朋友,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每到快過年的時候,保力達B都會有吳念真導演下旁白的廣告,吳導的一句一字,都打進做工人的心坎,是一股寒冬裡為勞動者打氣的暖流。有一段台詞是這樣說:「做事人天注定,沒做沒得吃,卡做也袂好野。所以賺多賺少,不用跟別人比,起碼我們一仙五厘都靠自己,沒騙人,也沒害人,良心過日最實在。」因為勞動者沒本錢,僅存的就是自己的身體,求財求權不踏實,只望天公伯來疼惜,賜阮風調尬雨順,做事平安,養育子兒孫。
我是勞動階層家庭的小孩,我的長輩大部分都是勞動者,有討海、養魚、養豬、賣豬肉、洗碗工、還有做土水(泥做)和西工(電銲)的。大富大貴不敢想,但為了家庭,我只知道他們滴在這塊土地的汗水可沒比別人少。透過林立青大哥這本《做工的人》,讓我對基層勞動者的心聲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讓自己身邊的長輩有更多的體諒。我的心得,與您分享:
專屬的食物
勞動者與上班族我想到的第一個差別是,早餐!南部有較多的勞動者,所以你看南部的早餐,會上美食節目的,要不是滷肉飯、肉粽、肉羹、牛肉湯…都是非常有飽足感的選項,而且店家要配合上工時間,所以開店時間都很早,這些是勞動朋友的首選,原因無他,是因為這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讓他們應付上半天的工作量。只是後來電視的宣傳,才讓許多的民眾也為之瘋狂。至於南部的早餐漢堡、三明治大部分是吃巧的!
以前我家養豬,在蓋豬舍的時候,下午奶奶會去買小吃給工地師傅當點心,我有印象的是大腸小腸、肉圓、肉粿(東港特有)…都是鹹的,而他們也都不吃甜食,若有也是涼的粉粿。但涼水是絕對不能少的,保力達B、莎莎亞椰奶、伯朗咖啡、維大力…真的如書裡寫的一樣,是很常見的飲料。有個做魚塭阿姨就說,魚長到夠大要圍網裝車的時候,請師傅來幫忙一定要傳保力達,不然每個都軟趴趴像沒力氣一樣,但要是讓他們喝了之後,真的有如神力附身一樣,精神都活過來,可是喝了這種酒精飲料,又要在魚塭裡作業,他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個不小心,很有可能出意外。而且多半工地都是要自行駕駛交通工具來往,所以飲酒後若有開車,這其實是違法,所以保力達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
最低成本的夢想
(圖片來源)
最低成本的夢想
在學校這一帶,有一家 50 塊便當店,他的對面有一家大樂透的投注站,下一注大樂透也是 50 塊。老爸常說「小富由儉,大富由天」,所以我總覺得若只有
50 塊,去下注買夢想,到不如用 50 塊先解決自己生理的需求。而這種想法,也曾讓我對一件事想不透:現在台北幾個大捷運站出口都可以看到有人在販賣「大誌雜誌」,這些販賣者多數是街友或社會上相對弱勢者,大誌一個月一刊,每一本
100 塊,這 100 塊裡頭有 50 塊是成本,而販賣者可以賺 50 塊。大誌雜誌希望透過這樣公益的方式,能夠協助他們改善生活。但其實這仍然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你看喔,每天出入同一個捷運站的人,是有很高的比例是固定的那一群人,而會買的就這群中的幾%,那一個月出一本,固定的客源下,其實他們的收入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部分販售者不太去主動推銷他們的產品。所以他們要賺 50 塊是仍然是非常辛苦的。
有一天在路上,我看到一位大誌販賣者,也出現在大樂透投注站,當下我實在無法理解,這是什麼行為。但後來我才能理解,就如同書裡所寫的,投注者無論過去生活有多混亂、不堪回首,但在最後一顆球滾出來之前,紅包袋裡的那張紙,仍承載著幻想中的未來,而且那夢想的成本很低。再看書裡,每位基礎勞動階層的夢想,看了真的會令人感動,感動的是他們對信仰的虔誠,對孩子的疼惜,對周邊朋友的慷慨,相較之下,我那曾經的想法,是如此的愚蠢,愚蠢在於我是多麼的幸運與幸福到使我無法想像他們所過的生活。
請讓自己在真實世界裡好好活著
我們絕對都看過路面舉著牌子的勞動者,但你也應該跟我一樣,從來沒有仔細看過舉牌人的長相,如果有,我猜你絕對會說是影帝-李康生。在蔡明亮導演的《郊遊》裡,李康生是一名城市裡最底層的勞動者,他是看板人。片中,他舉牌的情緒,充滿著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大風大雨下,這世上只剩下手上的牌子能撐住他,而寂寞是他的好友,最多也只有雨衣的沙沙聲會和他對話。應該是看完這本書對勞動者又有更清楚的認識,所以《郊遊》片中當李康生他那充滿無奈又憤怒的眼睛流淚的同時,不知不覺的我的眼淚也跟著落下。蔡明亮導演說,他看片中李康生自己在路邊吃便當的那場戲,看到自己在螢幕前都想哭。而《做工的人》裡面的照片,讓我最有感覺得也是最後一張,一位師傅吃便當的照片,總覺得那份辛苦裡帶著幾分的不捨。但這也許是我的胡思亂想,搞不好在勞動者的眼裡,這是他們最放鬆的時刻也說不定。
而我更注意到電影中,李康生一天工資有八百塊 (一百他要買菸,七百給兒子收著)。而且這真的不是一個有成就感的工作,同時,取代率極高,是極度被壓榨勞力的苦差事,但很可悲的,事實上仍有一群得不到政府關注的朋友很需要這份工作,而他們的無奈呢?
蔡明亮導演說:「我們的心都不夠柔軟,只看的見自己的痛,但看不見別人的痛。」又或許有些人的痛真的太痛,所以無法再承受別人的痛。話說回來,這些故事都是在提醒準備出社會的我,是該意識到真實世界的殘酷,能讓自己在真實世界裡好好活著是多麼不容易。
不提過去的約定
我有一個習慣,和朋友聊天時,私密的事情,他不說我也不會多問。林立青大哥說他在工地,也是如此,彼此不問過去,想知道也就等對方自己提及。就像書中所說的:「生命是有層次的,一層一層剝開後,每一片回憶都會讓人流淚」,也因此每回故事都是如此動人,而似乎三月的淚腺很容易被雙魚所撥動,原以為〈走水路〉又是一篇工地黑暗無望與無奈下的寫照,但我錯了!裡面所有文章,這則阿欽的故事讓我頻頻落淚,每看一次我就哭ㄧ次。讓我想到的是,老爸也曾經自己為豬舍做電焊,而在他最難過的時候,還被灼傷眼睛;讓我想起的是,有一個親戚,原本是一個愛飆車的七淘囝仔,在開始踏實工作之後,有一天跟同事在鷹架上施工,他的同事突然一個重心不穩,似乎要往後跌落,他伸手拉同事一把,結果反而變成他從鷹架跌落,造成脊椎受傷,下半身癱瘓,從此要坐輪椅;讓我想到的是,我和弟弟在相處的時刻,也有一段一起在東港看夕陽的記憶;讓我想起的是…
我有一個姪子是博士
勞動階級的長輩,大多數真正的學歷都不會太高,但他們早早就進入「社會」大學,各個歷練依然豐富。他們過去為了生活別無選擇,只好放棄升學,所以當可以給孩子較好的學習環境時,絕對心甘情願的付出,且認為若能接受更高層的教育,將來越有機會能脫離勞動的工作與待遇,所以也盡可能的滿足孩子求學上的一切需求。他們會有很多鼓勵讀書的獎勵,以前讀國小,阿公鼓勵孫子考好成績的方式是,段考六科都考一百分,阿公就包六千大紅包。好笑的是,從來沒有人拿過。他們總是鼓勵孩子能唸就唸,私立不錯,國立很好。能再往上就往上,所以過去鄉下會有貼紅榜的習俗,上面誰考上哪不重要,長輩的面子其實才是重點(我家都沒貼就是了)。能繼續往上唸的孩子,相對的長輩會多給予他們給得起的能力之中最好的獎勵。不過,其實求學階段越到後面,會發現除非是要非常有興趣,你才會想繼續攻讀,因為時間真的很寶貴。
有一位親戚曾經是討海人,討海不賺之後,上岸卻一身武功無地方發揮,只好做做雜工。有一次喝了點酒之後,也忘了當時在聊什麼,我只記得他說:「我可以跟人家說我有一個姪子是博士,你有嗎?」好像家裡有個學歷不錯的孩子,是能讓長輩在外獲得一些風光與面子!而他們也許不知道的是,博士也只是出社會的開始,薪資其實也不會比有專業技術的技師高,工時也不會比較短。甚至我們沒說的是,很多沒讀到博士的同學,生活也都很美麗。
勞動階層的家庭說真的有改善的地方,也許是讓孩子自己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機會。我很幸福,還能自己選擇繼續升學,不過也是因為真的有興趣才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在這領域裡面學習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當孩子的若有一點成績,長輩們絕對都是最大的幫手,這是屬於他們的成就。
每年小舅媽過年一定要給我紅包,說我在外需要有錢在身邊。今年我跟他說:「我畢業了,不用擔心我,你的小朋友現在比我更需要,這錢你留在身邊。」
過去大家給我的,夠多了。
過去大家給我的,夠多了。
結語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一位高階主管的家人在同公司做清潔工,有日打掃時遭到員工羞辱,所以他決定冒充公司打掃人員,在廁所打掃的同時偷聽員工的對話,在有職位升遷的時候,那個能力好而沒被升遷的,主管就會跟他說,曾幾何時,你在哪裡講過什麼話?所以這次不升遷你的原因是…。主管用這種方式,殺雞儆猴,讓公司員工不敢對清潔人員不敬。這故事的真實性有多少不得而知,但在現實社會裡,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所以各行各業,每種角色本來都會有人去扮演,而對彼此工作的尊重,那應該是最起碼的原則吧。
書中最後一篇故事說到:「做工的才會疼惜做工的。」多少也是因為,
拿筆的,無法體會勞動朋友的辛勞;拿椽筆的,不知道坐辦公室的煩惱。
但是社會還是有做工的欺負做工的事件一直在發生,前陣子有餐點業者壓榨店員和實習生醜聞,最近又有非法困禁外籍勞工的黑心商家被揭發!政府雖然一直講求縮短工時和保障最低薪資,但這些事情仍不斷在發生,有時真的會覺得公家單位的反應是不是太慢了,所以會讓有些人鋌而走險。還好發達的網路資訊,也能形成一股力量,會讓人發覺這個社會雖然大家生活壓力仍然很大,但希望人往善良的面向存在是不變的,所以這些事情就是讓人看不慣。
而這本書的難得可貴在於,讓我們更認識社會上的基礎勞動者,多數時候,他們總是不起眼,默默無名的,而對社會貢獻呢!儘管賣出一個便當,一個麵包,或僅於提供勞力,只要憑著良心與誠意在自己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情,讓每個家庭溫飽,你能不說台灣絕對超過一半是靠這群人撐起來的嗎!